47个展览:珠三角7个机构的年度展览计划
评判一个美术馆或艺术机构的工作,其实可以从两个很小的维度进行:一个是当一年结束后,展览现场都清除了,他们能留下什么;二是新的一年开始了,这个机构能否对外公布展览计划,这当中涉及到他们的工作是否具有计划性,以及是否具备实现这个计划的能力。
《打边炉》DBL计划在每年的年初做两件事情,一个就是回顾过去一年的机构出版,二是发布这些机构的新年展览计划。《73本艺术书:珠三角18个机构的年度出版》已于2018年2月9日,展览计划由于遇到春节放假,延期至今日发布。
名单按照字母倒序进行发布。
钟刚
1
奥马·法斯特:看不见的手
策展人:蔡影茜
展览时间:2018年3月25日-5月27日
展览地点:时代美术馆19楼主展厅
广东时代美术馆将呈现艺术家奥马·法斯特(1972,出生于耶路撒冷,生活工作于柏林)在大中华地区的首次个展。展览将展出法斯特近10年来的重要代表作,包括《5000英尺是最好的》(2011)、《延续》(2012-2015)和《奥古斯特》(2016)。展览标题《看不见的手》来自法斯特专门为本次展览拍摄的VR短片,既映射了新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的自由市场概念,及其在全球范围内和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刻影响,亦基于艺术家对时代美术馆及其周边社区的考察。该展览属于时代美术馆每年三月将推出的研究性个展系列之一,该系列拟邀请不满足于白盒子和黑盒子的既定感知秩序的视觉艺术家,围绕时代美馆的空间和语境提出独特的展览概念和展示方案。
┆┇
2
让我们谈谈天气:危机时代的艺术与生态
策展人:Nataša Petrešin-Bachelez、Nora Razian
展览时间:2018年6月23日-8月19日
展览地点:时代美术馆19楼主展厅
在过去一百年中,人类通过工业化、密集农作、高速城市化发展和生物燃料,已经彻底改变了自然环境。在地球气候变化的时代里,这些转变如何改我们生活方式?我们如何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变化?我们如何想象一个替代的、更和谐的未来?气候变迁以及生态灾难已成为我们急需面对的问题,在情感上、政治经济上和伦理方面深刻影响着当下。在这里,“生态 ”意指塑造人类与地球关系的各种外界力量,包括经济、社会及历史。参与展览的艺术作品从区域视角出发,涉及那些尚未深入讨论却迫切的生态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展览期间亦将展开一系列适合各个年龄段观众参与的放映、讨论、演讲和工作坊等活动。
*题图:Emeric Lhuisset, The Last Water War: Ruins of a Future, 2016
┆┇
3
无人之地:以色列录像艺术展
策展人:郭小晖、Marie Shek
展览时间:2018年9月15日-11月11日
展览地点:时代美术馆19楼主展厅
“无人之地”指战争中或战后双方国家、军队间的一片被隔离或者被禁止进入的区域。展览将呈现享有国际声誉的几位以色列艺术家的重要录像作品,他们将人和社会以及领土联系在一起,展现出一个双重界面的世界:不可见的与模糊的,隐藏的与被暴露的,通行的与禁止的等等。观众得以体验到一种存在于极端对立之间的情形,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呈现的重要问题:艺术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是什么?我们是否将它理解为集体历史记忆的一部分,还是作为纯粹的个人和家庭记忆?作品还试图引发我们对习以为常的事物的重新认知,挑战意识形态的边界,以反思社会政治与个人经验的联系。
*题图: Yael Bartana, And Europe Will be Stunned, 2007
┆┇
4
阚萱、金小罗双个展
策展人:侯瀚如、金善正
展览时间:2018年12月8日-2019年2月3日
展览地点:时代美术馆19楼主展厅
时代美术馆首次于主展厅内同时呈现艺术家阚萱(1972,出生于安徽宣城,生活工作于北京和阿姆斯特丹)和金小罗(1965年,出生、生活和工作于首尔)的个展。两位艺术家将以全新的作品和方案介入美术馆空间,对个人轨迹的变化及各自创作生涯中期里艺术概念和语言的转变进行交流和探索。
┆┇
5
李消非:从一袋盐到崇明岛
策展人:梁健华
展览时间:2018年9月15日-11月11日
展览地点:时代美术馆19楼玻璃房展厅
李消非的小型个展将作为时代美术馆玻璃房展厅的特别项目展出。李消非的镜头并不打算卷入任何一种批判或赞美中,降调之后的画面,庞大的机械和自然与当中的人融为一体。废气和白雾缓慢上升,女工在银光闪闪的产品前发呆。李消非设法将一切细节变得重要但又似乎无知无觉,镜头从评论中抽身而出,不同“节拍”的画面并置在一起后,并不叙述任何事物,却行使了揭示的功能。揭示的并不是任何坚实的认识,而是人们与人造物既依赖又被其吞噬的复杂张力,以及在当中极力维持自尊的努力。
┆┇
6
叶慧“榕树头卡拉OK”
展览时间:2018年上半年
展览地点:时代美术馆“榕树头”社区空间
艺术家将在榕树头空间设置一个开放的临时公共舞台,将欢迎社区参与者前来重温和交流一段在特定时空里以声影为载体的记忆。艺术家通过与居民共同制作MV,将参与者对歌曲的选择、身体表演和视觉语言,记录成为具象化的影音呈现,旨在一同探索以流行音乐为载体的集体文化记忆中的个体经验以及身份认同这一流动性的过程。
7
偌大空间:李杰、崔洁双个展
策展人:刘秀仪
展览时间:2018年1月20-2018年4月8日
展览地点:OCAT深圳馆
“偌大空间”是李杰与崔洁的双个展,呈现两位艺术家的全新创作。展览标题直译自生于上海租界的著名英国作家J.G.巴拉德的短篇小说The Enormous Space,旨在测绘“空间”于艺术实践中的生成方式,汇集内心空想世界与外部的现实世界。小说主人厌倦和畏惧于市郊生活,决定就此足不出户,以房子的大门作为抵抗世界的武器,最终主人公几近原始的生活方式,展示着挤压生活的物理空间,吊诡地扩大其世界的内在空间。
崔洁的空间参照勒·柯布西耶的未竟作品“富埃特教授的别墅”。空间中展示的绘画、手稿和雕塑,由对改革开放后当代中国建筑及雕塑异同性的反思及城市化和个人美学之间调解的表现主义手法衍生。此次部分新作,将身体和城市空间比例的关系,延伸到她对柯布家具的研究上,和她绘画里常见的建筑和公共雕塑同为与身体和城市空间接轨的物件,互相呼应。
李杰的作品《我不知道我已经死了》中模棱两可的诗性文字,墙面的错位,被稀释和叠加的颜色,调取糅合空乏日常的碎片,以空间为画布,并置他极具个人经验的叙事,建构展览内部的新景深,以塑造作品的“内层空间”。回应现代城市框架下客体的同时渴望唤醒观者模糊不清的意识。
┆┇
8
听我说——中瑞当代摄影中的新叙事
策展人:彼得·福伦德、施瀚涛
展期:2018年4月20日-2018年6月4日
展览地点:OCAT深圳馆
展览邀请来自中国和瑞士的10位年轻摄影师,用影像语言搭建起层叠交错的叙事时空。两位策展人——彼得·福伦德和施瀚涛——对中、瑞两国的当代摄影实践进行了长期的观察与研究,他们发现两国的摄影实践者不约而同地在利用摄影作为媒介展开叙事,在纪实和虚构之间创造出一个想象的现实。这也是当代摄影实践的共性。一方面,叙事这一人类自古有之的记录与表达诉求,不断在各种媒介中找到承载的语言和形式。自摄影诞生之日,影像叙事便展开了自身独特的历史,虽经时代变迁,却历久弥新,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在摄影中发展出既属于这个时代,也属于个人的表达。另一方面,随着社交媒体的日益普及,每一个社交媒体的使用者都成为生活的讲述者,宏大叙事进一步分崩离析,浩渺的微观叙事汇集在一起,显露出人类新的境遇。因此,展览不仅邀请观众“听我说”——聆听他人的故事;也在发出“Follow Me”(跟我来)的邀请,邀请每一个观众成为叙述者。
参展艺术家的叙事虽都以摄影为基本语言,但是展示的形式和技术也因不同的叙事而各不相同,静态图像、动态影像、投影、灯箱、物件交织在一起,成为每个故事里不可或缺的元素。
该展览曾于2017年6月19日至9月17日在OCAT上海馆展出,展览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身份的探讨,大卫·法沃、Kimisa和萨尔瓦托雷·瓦塔伊尔在自传式的故事中发出“我是谁”的追问;在第二部分中,刘卫、安妮·格拉兹、曾忆城围绕着各自生命历程中的重要地点展开回忆与追寻;在展览的第三部分,刘思麟和罗曼·马德尔通过角色扮演模糊着虚构与纪实的边界;而展览的最后一部分则有着历史考古的意味,弗吉尼·瑞贝特和石真借助影像记录这种“不可靠”的证据探讨个人和集体的记忆。
┆┇
9
小说艺术
策展人:方立华、李荣蔚、宫林林
展览时间:2018年6月23日-2018年8月13日
展览地点:OCAT深圳馆
“小说艺术”是“文本与视觉”这项持续性的研究计划之一,考察和探讨艺术家以创作小说与视觉相结合的艺术实践。这些艺术家不仅曾经有过写作的经验,同时也将小说的写作纳入到视觉创作当中,而且对于这样的艺术实践有着深刻且独到的思考。展览标题“小说艺术”是对这一类型的艺术实践的指称,在这里有双重指涉,一方面是指艺术家写作的小说文本,另一方面是指视觉艺术与小说之间若即若离的关联性。在小说与艺术相结合的创作中,我们将考察一系列典型的艺术家个案,着重讨论小说在艺术实践中的角色,探寻艺术家对于这一领地的涉猎和思考,揭示这一部分创作的动机和更为深层的内涵,也试图对这一脉络的艺术实践进行一种历史性的梳理。
“文本与视觉”是一项关于艺术家将文本与视觉创作联系在一起的艺术实践的研究项目,我们计划通过一系列的专题研究,试图勾勒和呈现出它在艺术世界中的面貌和脉络。该项目也将邀请对此领域有研究并且感兴趣的策划人和研究者参与,同时卷入各种形式的讨论、写作、展览和出版。
┆┇
10
中国当代摄影四十年 (1976-2017)(待定)
策展人:巫鸿
展览时间:2018年9月1日-2018年11月19日
展览地点:OCAT深圳馆
中国当代摄影自“文革”后兴起,迄今已逾40年。本次展览包括“民间摄影社团和展览的浮起(1976-1979)”、“摄影新潮(1980-1989)”、“实验摄影(1990-2006)”及“实验性摄影机构的发展”(2007-至今)四部分,全景式地展示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一些重要中国当代摄影家的作品及史料,并出版相关学术图录,开展相关研讨会议,以梳理中国当代摄 影艺术发展的脉络。
11
南国:谭华牧的画日记
策展人:蔡涛
展期:2018年4月28日至2018年6月30日
地点:何香凝美术馆4—8号展厅
谭华牧是20世纪最早尝试中西画风融合的现代艺术家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一位先驱者。1919年他进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洋画,1924年归国后,在多所引领中国现代艺术风向的学校任职,历任上海艺术大学、中华艺术大学、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和上海艺术专科学校洋画教授。抗战期间,谭氏移居澳门,战后出任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总务主任。1940年代末期,谭氏重返澳门。1956年归国后定居广州,任广东画院画家。
本次展览首次以“画日记”的视角,展开对这位美术史上“失踪者”的画业回顾。1956年,画家谭华牧从澳门回到广州定居,直至1976年离世,他的晚年在这个南方城市度过。本次展览从他返国后绘制的数以千计的画稿中发展出来。画家以铅笔、水彩、水墨等不同媒材,日复一日地面对身边的景致和人物进行写生。除了谭氏的代表性作品之外,展览出陈的大部分作品和历史文献将是首次与观众见面。
*题图:谭华牧《风景》,油画,49×55cm,年代不详
┆┇
12
唯我与君同性真——何画柳题中的诗情画意
主策展人:吴洪亮
策展团队:薛良、易东华、卢允仪、周锦嫦
展期:2018年6月27日—10月7日
地点:何香凝美术馆1—3号展厅
2018年适逢何香凝先生诞辰140周年,我馆将重点策划推出专题展“唯我与君同性真——何画柳题中的诗情画意”。何香凝、柳亚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前辈,他们一生献身革命事业,矢志不渝。同时两位先生交往数十年,常以诗画互赠,为后人留下一大批“诗画合璧”的经典美术作品。“何画柳题”的合作模式也成为何香凝艺术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中国画是融诗文、书法、绘画、印章与一体的综合艺术,诗、书、画、印的完美融合带给观者更多的审美感受和心灵共鸣,也使得中国画具备了有别于其他画种的独特形式语言。
此次展览中,我们将以何香凝先生的绘画作品与诗人柳亚子的诗歌为呈现重点,以两人相互交往的过程、重要时间与知己之交为线索,探讨两位“唯我与君同性真”的革命挚友如何以“诗画言志”,进而引发时代与社会共鸣的艺术合作模式。同时也希望以“何画柳题”为切入点,深入中国传统文脉下“画与诗”相互印证又浑然一体的不解之缘。
*题图:何香凝《松·菊》,设色纸本,1931年,173×273cm
┆┇
13
别处/此在:第三届海外华人艺术抽样展
策展人:王璜生
展期:2018年8月至11月(暂定)
地点:何香凝美术馆4—8号展厅
“别处/此在”,是对海外华人的身份特征与身世经历,以及当下的精神状态与文化作为的一种描述。海外华人以其特殊的身份、生活及文化背景——“别处”,在全球化的当代文化与当代艺术中表现出个性化的作为——“此在”。展览将关注和抽样呈现在他者的解读与自我的认知之间海外华人艺术的流变和转换过程。
“抽样”,意在选取三个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经历背景的海外华人艺术家,在不同年龄段和经历的艺术家中,重视不同的观念、情感、艺术表现手法等的分析选取,以发现研究特殊生活经历及背景的华人艺术家的个性化特点。
┆┇
14
亚热带未有的景象——北欧四国(丹麦、芬兰、挪威、瑞典)设计大展
主策展人:冯博一
策 展 人:艾伦·霍尔斯顿(Erlend Hoyersten,丹麦)、约赫·胡斯克宁(Juha Huuskonen)+杨杨(芬兰)、毕昂·弗雷瓦格(Bjorn Follevaag,挪威)、陈淑瑜(瑞典);王晓松、王东
展期: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3月3日
地点:何香凝美术馆4—8号展厅
北欧四国-丹麦、芬兰、挪威、瑞典的当代设计,已经从多样的、唯美的、实用的角度,开始转向予人与社会、人与产品设计、人与日常生活以及身边事物之间的多重关系,以此探寻当代设计的背景、轮廓、边界和未来等诸多问题,具有较强的社会介入性和跨边界的实验性。当代设计无所不在,相对于观感层面的视觉愉悦,这次北欧设计展览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介入性与带入感,对她们的设计或许我们可能看不到以往设计炫目的外表,更在于设计师对社会、全球化等所面临问题的态度、立场,以及奇思妙想的艺术方式。
15
Merlin James个展(爱尔兰科林画廊,四方美术馆,华美术馆合作巡展)
时间:2018年3月23日—5月25日
展览地点:盒子美术馆
默林·詹姆斯(Merlin James),1960年出生于英国,卡迪夫,威尔士首府。默林·詹姆斯(Merlin James)利用小尺寸的画布进行创作,作品包含了各种各样的主题,如空旷的内部、乡村的景观、建筑,以及最近的性暗示场景。这些作品常常是痛苦的、具有穿透力的、裁切的或被过度渲染的。艺术家提炼和表达了最古老的重点——样式和叙事、图案空间和表达性、色彩和纹理的情感共鸣,使作品变得更加完善。
┆┇
16
荷兰Macular黑点艺术团体展览
展览时间:2018年6月9日—7月22日
展览地点:盒子美术馆
Macular黑点艺术团体是近年在荷兰及欧美极受关注的一个艺术团体,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对艺术、科学、技术和感知具有共同兴趣的艺术家发起建立的一个艺术团体,该团体的成员合力创作出能给予人多重感官刺激的艺术作品。这项倡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让团体充当一个流动实验室,借此艺术家们可以共同研究和开发作品创作所需要的技术与理论。
Macular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之一是创新和操作新涌现的系统,及其可能产生的各种组合。这些系统除了可以作为装置艺术品展出外,也可以视为是现场表演工具,表演者和/或观众共同构成系统的一部分。另一个关注的领域是音乐思维理念以及如何把音乐理论概念运用到其他媒介中,创作出集运动、光线和声音于一体的作品。他们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的集体功能充当着流动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中,成员们做艺术研究,创造开发新科技和新理论,在此基础上创造自己的作品。他们在世界各地的新媒体艺术节,画廊和艺术机构的展出中合作并创造多重感官体验的艺术作品。
艺术家们打算创建一套独有的抽象语言,主要基于自建系统中的多套规则。在作品和创作者之间不断的互动中,自然而然产生了这一发展结果。装置中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创作过程中不断被塑造、被转化。秉承这一理念,Macular不断探索所用媒介的基本特征,力求达到一种至简美学。不管媒介是精雕细琢的系统还是自然现象,都已经失去了媒介本身固有的性质,而只表现出在组合作品中所需要的特性。
17
复相·叠影——广州影像三年展2017
时间:2017年12月15日–2018年3月8日
总策划:王绍强
策 展 人:亚历杭德罗·卡斯特罗特(Alejandro Castellote)、鲍栋、曾翰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展览以“复相·叠影”为主题,分为主题展和特别展两个部分,邀请了来自中国、日本、新加坡、法国、西班牙、瑞士、巴西、阿根廷、秘鲁、美国等国家和地区58位艺术家的作品参展。
主题展由国内策展人鲍栋和国际策展人亚历杭德罗·卡斯特罗特共同负责, 分别就照相机、照相馆、暗房、镜像、仿象、类像、画框与画册、自然与生命等母题展开对传统摄影与图像传播、消费的反思;与此同时,当媒介进入转型阶段,试图寻找影像艺术的未来形态,并在全球范围内勾勒出影像艺术的可视化图谱。
国内策展人曾翰策划的特别展“镜像粤影”,是一种“回归”的尝试。展览以粤港澳区域的摄影史研究和对全球化历史平行关系的思考为出发点,通过15位/组艺术家的作品,以不同时期的摄影师或艺术家的个案研究和展示,探讨摄影与历史、与社会、与我们所处时代的关系,凭借采样的形式呈现跨越百年的影像创作历程。
┆┇
18
记住乡愁·何家安巡展 / 第四站——广州站
时间:2018年3月13日–3月24日
策展人:王绍强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生于河南罗山的何家安早年自学绘画,后入西安美术学院学习,师从王鸿、张步、张之光、罗铭诸先生,主政山水方向。由于常年扎根故乡的山水土壤,何家安对自然山水和生活本身有着非同一般的关注和执着。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画学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立思考让他的艺术创作和主张更具学术性,达到山水画理念与现实生活的高度吻合与默契。坚守传统,关照生活,可以说是他多年来从事中国画创作源源不竭的灵感之泉。此次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的“记住乡愁——何家安巡展第四站(广州站)”预计展出的80余件中国画作品可以说是先生多年来艺术探索成果的一次梳理总结和集中展示。展览的前三站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郑州河南艺术中心以及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
┆┇
19
王璜生:边界/空间
时间:2018年3月31日-4月20日
策展人:巫鸿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边界”无所不在。此地与彼地、此时与彼时、现实与想望、安全与探险之间,总有可见与不可见的边界。突破边界是引进任何科学、文化、社会革新的先决条件,也是“当代艺术”最广泛的定义。这是因为真正的当代艺术总是立足于现下瞬间去探索超出经验领域的未来,它赋予自己的使命总是突破现存的视觉语言和观念的边界,去开拓艺术表现中的新的空间。
王璜生的艺术实验充满对边界与空间的探寻和质问。如果说“边界”的传统含义离不开线性界限的意象,王璜生的线画和线的装置则通过打破这种意象显示出线与空间互动转化的新的可能,从而成为对视觉艺术当代性的一种表述。
┆┇
20
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
时间:2018年3月23日-5月4日
策展人:项苙苹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后笔墨时代:中国式风景》展览将从山水/风景题材入手,以对待笔墨规范、水墨媒介的方式以及呈现形态为依据,将当代中国水墨的发展归纳为三种类型:立足笔墨传统继续探索创新的传统型、从西方现代艺术出发进行改革试验的现代型和超越笔墨甚至水墨、使用多元媒介加以拓展的当代型,这三种类型正好呈现了国画—水墨画—水墨艺术这三种概念的转变逻辑和发展线索。通过这样的分类梳理,尝试将中国20世纪以来对传统艺术的改进和西方艺术的本土化这两种艺术语言体系纳入同一个叙述逻辑,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缺乏关联的平行线。
本次展览将展出26位艺术家的作品,包括卢甫圣、陈履生、许雨仁、梁巨廷、徐累、林淼、刘国松、梁铨、王绍强、张浩、杨诘苍、李华生、黄致阳、申凡、张羽、魏青吉、倪有鱼、林天苗等。
┆┇
时间:2018年4月25日-5月22日
策展人:王璜生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林墉1942年4月23日出生。广东潮洲人,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美协广东分会主席,1991年受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1993年受聘暨南大学艺术中心主任。他擅人物、花鸟画,风格潇洒、清新、明丽,兼擅文论及插图,林墉经历严格的造型基础训练和现代国画新传统熏陶,是新岭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本次展览分为“云山悦我”、“很古很久”、“不问岁月”三个版块,“云山悦我”版块的作品进一步展现了林墉不羁、恣意的“狂”,笔墨的飞动,山石的扭动,云水的扯动,黑白的律动,构成了画面的“势”与“力”。“很古很久”版块所突出表现出来的是林墉绘画美学的另一个面向,即“团块”与“凝重”。而“不问岁月”这一版块,山间荒野,杂树乱花,古藤刺竹,老梅残荷,还有那山岚野烟,苍云凉月,霜风冷露,每个画面都是一种历经岁月的生命自在状态。
┆┇
22
“李松松”作品展
时间:2018年4月30日–5月24日
策展人:冯博一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李松松1973年生于中国北京, 1992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专业并获学士学位。他曾于国内外多次举办个展,并受邀参加世界范围内的多项大型展事,与他合作过的国际知名艺术机构包括美国旧金山现代美术馆、美国纽约 MoMA PS1 美术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术馆、瑞士伯尔尼美术馆、德国汉堡市立美术馆、德国巴登-巴登国立美术馆、意大利博洛尼亚现代美术馆以及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等。作品被包括德国慕尼黑 Goetz Collection 美术馆、美国 Rubell Family Collection 美术馆等在内的知名艺术机构收藏。艺术家现工作和生活于中国北京。
┆┇
23
2018广州美术学院本科毕业展
时间:2018年5月29日–6月27日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广州美术学院是华南地区唯一一所高等美术学府,拥有胡一川、关山月、黎雄才、王肇民、高永坚、迟轲、陈少丰、潘鹤、杨之光、郭绍纲、陈金章、梁明诚、尹定邦、王受之、张治安、方楚雄等一批近当代中国艺术史上具有影响力的大师名家。建校六十多年来培养了大批美术与设计人才。
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展是一个展示学生毕业成果的大型总结性展览。展览自2008年起以全景式展览模式展出,为青年艺术家的交流搭建良好平台,为大众的审美教育提供渠道,为推动文化建设做出多方面的贡献。
本次展览将展出广州美术学院2018年造型艺术毕业生作品。
┆┇
24
笔墨纸砚——格式与想象
时间:2018年7月3日-7月15日
策展人:孙晓枫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笔墨纸砚”作为中国特有的书写与艺术创作的工具,在不断文人化(身份化)的过程中被誉为“文房四宝”或是“文房四侯”,成为一种特有的格式。工具的发展影响并塑造了中国绘画独特的图式与艺术品格。中国当代艺术思潮的叠湧,“笔墨纸砚”作为一个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格式”被异化,随着时代的迁易不断被“景观化”,成为某些实验性观念的假想敌并予以重置与阐述。这种貌似被动的局面,恰恰实证了“笔墨纸砚”内在的文化逻辑,解读的冲动本身就是想象的起点。
本展览一方面是以百科辞条的形式勾勒出“笔墨纸砚”的历史,并推介当下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契合今天对工匠精神的推许。再者,分析数码时代成为一个参照系统后对于传统文化的建构力,析分概念本身的历史空间以及多元主义造成的现实、错位以及谬误。
┆┇
25
边界—— 抽象绘画之后的德国当代艺术展
时间:2018年7月4日–7月31日
策展人:汤姆斯·艾墨思(Thomas Eller)何金芳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何为形式?西方抽象艺术家一直在扪心自问这个关乎自我意识的问题。欧洲及美国的战后现代派打破了绘画的“框子”,享受着可以用于艺术的一切材料实验。艺术与生活的边界也开始被艺术家质疑,他们不断探寻各种艺术手段。
此展览将介绍一组现今居住并工作在德国的艺术家,他们用卓尔不群的艺术形式开展自己关于抽象艺术的实践,探寻着“颜色”、“空间”与“平面”的关系。此展览的意义在于为中国的观众呈现在西方艺术史的视野中,在不同文化的背景下,百家争鸣的艺术立场以及艺术形式的创造与发展所串连的艺术史书。
┆┇
26
万川曾映月——四人风景研究展
时间:2018年7月6日–7月31日
策展人:樊林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万川曾映月——四人“风景”研究展计划,属于具有问题意识的研究型展览。计划邀请洪磊、胡介鸣、倪军、杨国辛这四位工作方式、语言媒材、思考角度不同的艺术家,在他们原有的饱满、独到、具有力度的创作系统和逻辑之中展开以“风景”为核心关键词的讨论。
相应的文化实践将“风景”创作从旧有的类型框架里推送到了当代艺术所面对的,也是每一个文明都面对的深层危机里讨论。这才是这批“这边独好”的风景创作最令人着迷的启示。观看这样的“风景”,其实就是认知我们本身。凭借的不仅仅是视觉经验,记忆才是终极价值。从多种艺术体验中挖掘深层文化记忆,建立视觉文化与社会生活、美好家园之间的纽带,成为展览的诉求。
┆┇
27
大潮起珠江——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
时间:2018年8月24日–9月24日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为隆重纪念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反映我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和取得的丰硕成果,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馆承办“大潮起珠江——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反映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该展将展出全国征稿作品100件,特邀作品178件,其中78件作品为主题性新创作,展览于2018年7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随后8月在广东美术馆进行巡展。
┆┇
28
馆藏精品季:1949年的廖冰兄——历史转型期的廖冰兄漫画艺术文献展
时间:2018年9月28日-10月29日
策展人:王绍强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廖冰兄是中国现当代美术史上重要的漫画家之一,上世纪三十年代,他便以超越时空的哲理漫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1947年至1949年,廖冰兄客居香港期间,创作了数以千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漫画,尤其是1949年,其漫画创作数量达到了高峰。这些作品往往以漫画连载的形式,配以粤语快板样式的文字,或针砭时弊,或解说生活,把香港市民所熟悉的日常社会现象提炼升华为艺术,把他们心中所喜所忧、所爱所憎的感情,通过漫画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成为时代更迭之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见证。
本次展览从馆藏中遴选出廖冰兄在1949年创作的近190件作品,配合其言论以及社会活动等文献资料,展现了艺术家在时代变革的结点,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以及悲天悯人的济世情怀,不但对于研究廖冰兄的漫画艺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研究中国漫画史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
┆┇
29
丁乙个展
时间:2018年9月30日–11月2日
策展人:冯博一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将于今年9月30日至11月2日举办丁乙个展。本次展览将呈现丁乙为美术馆挑高空间特别创作的大尺幅木板上绘画,以及艺术家30多年对于抽象艺术的探索脉络。
丁乙1962年生于上海,现工作、生活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1990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从80年代后期开始,丁乙就以“十”字以及变体的“X”为主要的视觉符号进行抽象艺术创作,画作均以“十示”连同年份序列命名,除了绘画,其创作领域还包括雕塑、空间装置和建筑。
作为中国抽象艺术领域最为坚定的实践者,丁乙借助“十示”符号建立起高度个人化的艺术语言,这种语言始于对形式主义和理性绘画的追求,在社会极速发展的语境下反思图像表现与事物本质之间的微妙关联,并通过创作媒介的不断转变,让形而下的绘画的直观感知与形而上的艺术的观念拓展同行并进。
┆┇
30
第六届广州三年展
时间:2018年12月18日-2019年3月10日
总策划:王绍强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广州三年展”是广东美术馆自主策划的学术品牌,自1997年成立以来,广东美术馆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与研究,从2002年起开始举办主题为“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首届广州三年展,随后又相继举办了第二届“别样——一个特殊的现代化实验空间”(2005)、第三届“与后殖民说再见”(2008)、第四届“见所未见”(2012)以及“亚洲时间——首届亚洲双年展暨第五届广州三年展”(2016)。过去的十五年间,项目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变更,但举办的五届广州三年展均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甚至引领了当时的艺术风向。
针对本届三年展,我馆已于2018年1月30日顺利举行“第六届广州三年展”第一回启动论证会。本届展览将延续广州三年展在设立之初的命名和基本宗旨。同时根据当下我们面临的社会背景、文化风向以及艺术状况的变化,以恰如其分的展示方式回应并敏感地把握这些变动,更大程度地发挥项目的价值。
7号空间——广东美术馆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系列展览
31
天高云淡——杜小同作品展
时间:2018年3月20日-4月15日
策展人:孙晓枫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杜小同,1972年生于陕西富平,1995年毕业于西安美院附中,1999-2009年先后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分别获学士学位和艺术硕士学位,现任教于鲁东大学艺术学院,任当代水墨研究中心主任。本次展览将在杜小同的水墨实验中进一步品读当代青年艺术家的艺术新观念和水墨新样式。广东美术馆本次展出杜小同的水墨创作,既有四时山水之大景,也有花鸟竹石的小景刻画;有天池松泉的设色墨染,亦有寥寥泳人的身姿叠影,我们希望借助本次展览延续艺术家对画学情境在历史和当代交错时空下的思索。
┆┇
32
林芮襄作品展
时间:2018年5月7日–5月24日
策展人:胡斌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林芮襄1981年生于广东,2012年毕业于巴黎一大-索邦大学图像与现行艺术专业,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广州。主要的研究方向在于运用绘画、物品、音效和行为等综合方法探索文字、语言的具象化表现方式。“从进入艺术实践开始,我始终保持着对绘画的激情,它对我而言实际上早已经脱离了与视觉的关系,而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绘画的行为及其绘画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对我来说它更像是一种运动,不断地与肢体和感官进行对话并留下记录。根据巴特的‘间性’理论,我一直游走在确定与不确定的界限之间,以探索绘画的实质和可能性。”
┆┇
33
李宁作品展
时间:2018年5月31日-6月27日
策展人:皮道坚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李宁生于1972年3月,祖籍山西。2013年获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李宁以传统水墨材质为媒介、以“名山入海”为题的绘画作品,水墨媒材的独特韵味似曾相识;画面的陌生感则引人入思,与我们熟悉的流行水墨艺术作品,包括传统的写意、工笔和当代的抽象、实验都大相径庭:焦点式的满画面图式与“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的传统水墨写意画拉开了距离;具象的、非表现亦非符号化的情境呈现又有别于以象征与表现手法为主要艺术语汇的当代实验水墨。
┆┇
34
苏畅作品展
时间:2018年7月19日–8月15日
策展人:项苙苹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苏畅1985年生,目前工作、生活于上海。苏畅是一个富有观念和独立思考探索能力的年轻雕塑家。他没有受过学院雕塑的专业训练,因此也没有了条条框框的约束,这使他一直保持独立思考。对于雕塑语言的兴趣让他通过在工作室的不断实践,驱使自己去塑造通过外部世界所瞬间感受到的真实。他的作品拥有丰富的视觉和哲学源泉,但他并不直接引用,尝试通过使用普通的日常视觉元素作为载体,消化并生产新的可能的语言。在他的雕塑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刻意模糊了雕塑和现成品、绘画的边界,模糊了模型和雕塑本来清晰的边界,质疑了惯性的艺术认知和边界。
┆┇
35
孙策作品展
时间:2018年8月24日–9月24日
策展人:于洋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孙策1982年生于沈阳,2009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居北京。孙策的创作始终没有脱离“绘画”主题和线索:草稿的转移,原始图像的转化,包括平面、画布、空间,和两副新作《自然物》系列的呼应,颜料可以是泼洒的,画布可以是缝制的或手工的,中间提供拷贝的草稿过程。艺术家对于艺术本体持久的追问,对于生命智慧的追思,对于当下生存状态的反思,蝴蝶的空濛之梦已然在召唤着他,我们相信,孙策已经开启了一次了不起的行程。
┆┇
36
漆澜作品展
时间:2018年9月30日–11月3日
策展人:管郁达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漆澜1973年生于四川安岳,2007师从王孟奇教授攻读美术学博士学位。2001年参与《艺术当代》杂志创刊,现为《艺术当代》杂志策划,现生活、工作于上海。早期从事中国画创作,其山水作品笔墨磊落清健。自2004年以后,转向综合材料,试图突破文人绘画的语言模式和美学趣味,作品具有强烈的实验性质,同时有不失知识分子的教养感。诗学的意蕴深知植于他的内心,潜移默化,转换为他的笔下物象形态,呈现出一种杂沓、苍茫而有沉郁的历史感,这种审美风范在今天或许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
37
黄一山作品展
时间:2018年11月9日–12月10日
策展人:杨小彦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黄一山1983年生于广东汕头,200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200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硕士班,现工作生活于广州。在一段创作谈中,黄一山说:“怪诞、对肢体的解构,在我那一部分作品中往往不直指伤害本身,而是在假设一个伤害的前提所能产生的感官空间。我更愿意把他们看成是一种表演,叙述的逻辑悖论,可以触碰生活中的一些疑惑。魔术表演也正如这样的悖论,观众在障眼法中享受奇观,并希望寻求破绽。”
以上仅为广东美术馆2018年即将展出的部分展览,最近展览动态可以关注广东美术馆官网和微信平台发布的展览信息!
38
中华意蕴——中国油画艺术国际巡展国内汇报展(广州站)
展览时间:2018年3月3日—3月9日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
此次“中华意蕴——中国油画艺术国际巡展国内汇报展(广州站)”是由中国国家画院、广州美术学院主办;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参展画家以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研究员为主体,以及部分来自中国油画界的其他优秀油画家,共60余位,共展出作品约150幅,是第一次整体全面地展示当代中国油画取得的艺术成就。同时将展出在法国巴黎布隆尼亚宫展出时的有关现场资料。
为使本次展览取得预期的社会与学术影响力,在展览举办的同时,将举办一场题为“中国油画艺术当代学术建构与发展”的研讨会,将邀请来自北京、广州等地在油画艺术上有着深入研究的著名理论家、艺术家,在艺术与思想上进行深切的交流和研讨,积极探讨在当代文化语境下中国油画艺术进一步发展的学术话题,以期推动中国油画向更深层面的学术进步。
┆┇
39
乾坤戏场——广州美术学院明清潮州金漆木雕藏品展
(文化部“2017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入选项目)
策展人:薛燕
展览时间:2018年3月29日—4月27日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
广州美术学院在1958年前后收藏有一批明清潮州金漆木雕,经历几重政治运动的浩劫,如今尚余四百余件。这批木雕藏品以清代潮州乡村宗祠家庙的祭祀神器及其配件为主,数量不多却品类齐全且品质上乘,题材及表现手法极其丰富,足以被视为潮州木雕祭祀礼器的代表之作。本项目围绕这批潮州木雕藏品的特点开展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展览遴选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清代潮州木雕一百件左右,结合历史文献、图像的查考,以及田野考察纪录片及诸多相关学者的访谈录像、一个新媒体动画片,来呈现主题。
┆┇
40
2018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8年5月15日—6月22日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
一年一度的广州美术学院研究毕业作品展总能引起多方的关注,相对于本科毕业展而言,研究生毕业展更注重通过作品呈现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品质:将自身的社会觉察力通过艺术个体系统的建构体现出来,从而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并呈现出深刻的洞察力和系统性的表现方式、方法论。本次的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分成三场进行展出,令同学们的学习成果能够更好地得到充分呈现。
┆┇
41
观看的立场——王肇民、郭绍纲、冯健辛与新中国艺术造型的探索(巡展)
(文化部2017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优秀项目)
策展人:杨小彦、胡斌
展览时间:2018年5月18日—6月3日
展览地点:岭南美术馆
“素描”是如何成为造型的基础,被视为金科玉律?由素描辐射的新中国美术美术基础教育以及新中国美术视觉表达的运行机制是如何建构起来的?三位著名的素描艺术家王肇民、郭绍纲、冯健辛是极具考察性的样本。本次展览作品主要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馆藏构成,贯穿了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较为完整地反映了他们从青壮年至晚年的创作生涯。展览的三个部分:“苏式造型——郭绍纲”“形是一切——王肇民”“结构素描——冯健辛”,作品包括人体、石膏和静物素描,以及下乡下厂表现现实生活的速写,反映出三种不同类型的艺术造型的探索方向,让我们能够更多面地了解新中国造型艺术的发展历程。
┆┇
展览时间:2018年10月(初定)展览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本次展览在深入研究李铁夫艺术作品及生平后,将以五个单元的架构展出李铁夫作品及相关档案文物史料,分别为“李铁夫早年的海外油画创造与革命时刻”、“李铁夫在香江”、“战乱中的羁旅”、“李铁夫绘画中的虎与鹰”、“李铁夫与广州美术学院的历史渊源”。展出作品涵括李铁夫具有代表性的油画、水彩、国画、书法等,展现了李铁夫跨域东西洋不同时空的活动区域及其奇崛的人生。
如学界所公认,李铁夫是“中国油画第一人”、“东亚画坛第一巨擘”,其艺术业绩为我们研究中国早期油画提供了一个视觉独特的样本。本次展览是建国以来李铁夫个人艺术作品首次走出广东,在首都北京举办。为此,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专门成为筹备组,除了举办专题性研究展以外,我们将同时编辑出版李铁夫展览图录、馆藏作品图录、《李铁夫研究文集》、及策划学术研讨会及衍生品,力求在重新梳理馆藏李铁夫作品基础上,按照活动时空区域及作品的特点,通过广泛搜集海内外近现代文献史料,厘清李铁夫的生平、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的革命业绩、在加拿大、美国求学习画的履历、归国后的人际关系与心境,研究李氏油画艺术的渊源、特色及其在中国早期油画史所具有的地位与意义,进而探究在近代海外华侨移民的情境中开展的中外美术交流现象,以补充中国早期油画史有关海外华侨华人的艺术探索环节的不足。
┆┇
43
潘行健艺术研究展
展览时间:2018年12月(初定)
展览地点: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昌岗校区)
潘行健,1940年生于广东。毕业于广州美院版画系。曾任广州美院副院长、广东美协版艺会副主任、全国版画展组委、评委、主任评委。现为广州美院教授。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版展与美、德、英、日、泰等多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国际性、区域性展览。他的教学与创作经历与广州美术学院的版画系科建设、教学与研究,乃至中国版画的时代变迁密切相关,而此次潘先生将其近乎所有的作品慷慨捐赠给学校,为我们留得一份完整的宝贵的个人藏品和文献。展览将围绕他的版画创作、研究、教学与传承等几个方面展开,力图全面回顾艺术家的艺文事业。
44
金闪个展
时间:2018年3月
展览地点:本来画廊
金闪的近作延续他以往对于人独处状态的思考,并专注于表现脑中经常出现的人形意象。在创作的过程中,意象的面孔遭到毁坏,躯壳与环境的界限被模糊,结果得到的是模棱两可的图像,在绘画中达到一种“间离”效果。金闪的作品在帮助他成为创作中的“正常”人的同时,亦时刻提醒观众注意眼前的假象——绘画重要的不是理论,不是空间,而是创作时的心理质感。
*题图:树上的流浪汉,布面油画, 160×220cm, 2017
┆┇
45
写生项目-是与不是
时间:2018年6月
展览地点:本来画廊
当绘画的写实功能退居二位,“写生”中重要的不再是再现,而强调创作时的在场。艺术家对现场感受的内化转译是本项目关注的核心。画廊将通过不同艺术家的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创作现场,进一步拓宽“写生”的含义。
*题图:厉槟源《东海岸线》(朝鲜半岛),2018
┆┇
46
易连个展:天堂电影院
时间:2018年8月
展览地点:本来画廊
易连的影像作品善于在其熟悉的地方通过黑暗营造剧场感。在本次展览中,易连尝试转译他人的记忆,地点选定在好友的家乡,广东海边城市阳江。好友关于录像放映厅的家庭记忆被异化重组,成为一出唯美的荒诞剧。
*题图:影像截图
┆┇
47
劳丽丽个展:欲壑难填(题目初定)
时间:2018年11月
展览地点:本来画廊
劳丽丽常将其日常生活中旅行、耕种及烹饪的影像片段剪辑为论文式影像,展示于浸入式情境之中。她的代表作《冰川》在谈论何为“理想的自由”的同时,隐含着关于欲望的讨论。近作延续这一讨论,并拓展到更为广阔的范围,不局限于消费社会中的欲望,而尝试发掘潜藏在耕作中和大自然生态链背后的欲望链。劳丽丽在本次展览中构建出不同的情景场域,或许能让观众潜移默化中对欲望进行反思。
*题图:《冰川》,单频道录像,双声道,彩色,17' 07",粵語,中英文字幕,悬挂式透明投影幕,2016
编辑:DBL编辑部 设计支持:3studio